直播帶貨可以說是今年非常火熱的一種互聯網銷售形態。在剛剛過去的“雙11”,直播帶貨更是達到了高潮。天貓發布的數據顯示,“雙11”零點啟動后僅63分鐘,淘寶直播帶動的成交額就超過去年“雙11”全天,今年“雙11”全天淘寶直播帶動成交額接近200億元。然而,作為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李佳琦卻在近期的兩次直播中遭遇“翻車”,這讓消費者不禁擔憂,直播賣貨就一定可靠嗎?在此背景下,人們對直播賣貨這種形式也開始有了更多的思考。
頭部主播一個月兩次“翻車”
在此前的直播中,李佳琦展示了一款大閘蟹,明確表示是陽澄湖的大閘蟹,而且保證所銷售的產品是一個擁有23年歷史的老品牌?!安捎玫降氖翘烊恍访?,整個種植是純天然水源,大品牌,肉多蟹黃非常多。”李佳琦在直播時說。
但是,近日部分消費在收到貨后卻發現蟹的品質并不好,不僅形狀大小不一,還有死蟹。另外,消費者反饋這款名為“陽澄狀元”的大閘蟹也并非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蟹腿上根本沒有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認證的防偽蟹扣。李佳琦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11月13日,李佳琦工作室在官方微博就此事發布了一份聲明,稱把“陽澄狀元”大閘蟹說成“陽澄湖的大閘蟹”是在直播間介紹產品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原因是在解讀商家提供的信息時出現了偏差。聲明中還表示,將協同商家負責到底,并向消費者道歉。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李佳琦微博聲明下方的評論區中有很多人表示支持。有人評論:“這態度真誠,我看行?!边€有人表示:“我用花唄養的男人,怎么舍得讓他受欺負。”不過也有人表示質疑:“大家對夸大宣傳、弄虛作假容忍度這么高嗎?”
事實上,李佳琦直播賣貨已經不是第一次“翻車”了。在本月初的一次售賣不粘鍋的直播中,李佳琦的助理在給煎雞蛋翻面時卻因為粘鍋而翻不過去,而這時李佳琦卻還在解釋“它不會粘,對,而且不會糊”,但翻面仍然沒有成功。
隨后,品牌方回應稱,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并指出某些做法會引起不粘鍋烹飪時發生粘鍋現象。李佳琦也回應到,直播時粘鍋是因為沒有經過說明書上要求的“用前先放入水煮沸后倒掉”的過程導致。
盡管品牌方和李佳琦的解釋是合理的,但在直播時發生這樣的事情仍然引發了不少質疑。
直播賣貨成新風口
直播賣貨在今年儼然成為了新的風口,不僅僅是一些網紅在直播賣貨,就連明星也加入進來。小S來到主播薇婭的淘寶直播間,一秒賣貨88萬元;戴上“美顏濾鏡”的郭富城與主播辛巴合作,五秒賣出5萬瓶洗發水;柳巖一場直播賣貨1500萬元;由雷佳音、快手網紅“手工耿”和淘寶主播陳潔KIKI參與的寶沃汽車直播,兩個半小時訂出1623臺汽車,訂單金額達2.2億元……
直播賣貨為什么能這么火?阿里巴巴直播負責人趙圓圓曾表示,相對于傳統電商,直播帶貨擁有明顯優勢,“直播是一場兩小時的超長廣告,不僅能種草,還能拔草,產品的深度講解,消費者的實時問詢,明星的趣味內容全都被壓縮在一起集中爆發,而且所有的數據都一目了然”。
還有觀點認為,直播購物互動性和娛樂性都很高,再加上十分便捷的一鍵式購買功能,消費者很容易就下單了。
《2019中國電商半年度發展全景報告》顯示,88.5%的受訪電商直播用戶表示,直播帶貨能較強烈地激起其購買欲望。
近年來,不僅是淘寶,各大電商也紛紛加入到了直播的隊伍中。今年7月就有消息稱,京東將至少投入10億元資源推出紅人孵化計劃,最終將孵化出不超過五名的超級網紅,成為京東平臺獨有的“京品推薦官”。今年“雙11”期間,京東直播日均帶貨成交額是“6·18”期間的15倍;蘇寧易購也推出了為全場景零售而服務的蘇小P直播間,在“雙11”期間,不斷迎來網紅直播,持續為門店引流,并帶動用戶進店消費。
種種問題如何解決
然而,直播的火熱卻不能掩蓋其所出現的各種問題。
對于近期直播帶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認為,網紅直播帶貨作為互聯網銷售宣傳的新業態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追捧,但因直播平臺在內容審核機制、監督管理上不夠完善,讓一些網紅鉆了空子,憑借著自身流量在做虛假宣傳,出現了諸如直播數據造假、三無產品、虛假廣告、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此外,由于商品質量不過關,付款方式多通過微信等便捷方式私下進行交易,再加上部分直播商家出售偽劣商品后便將其下架等因素,導致消費者沒有購買合同,一旦產生消費糾紛,后期的退換貨就無法得到保障,陷入維權難的困境。
實際上,針對網絡直播賣貨行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制定并******相關規定。
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于今年6月至11月聯合開展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嚴厲打擊網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安全食品及假藥劣藥。11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雙11”期間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雙11”期間加強規范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服務內容,節目中不得包含低俗、庸俗、媚俗的情節或鏡頭,嚴禁丑聞劣跡者發聲出鏡。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用語要文明、規范,不得夸大其詞,不得欺詐和誤導消費者。